1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完善招標投標交易擔保制度進一步降低招標投標交易成本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規范招標投標交易擔保行為,全面推廣保函(保險),規范保證金收取和退還,清理歷史沉淀保證金,鼓勵減免政府投資項目投標保證金和實行差異化繳納保證金,加快完善招標投標擔保服務體系。<查看詳情>
1月1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國家以工代賑管理辦法》,明確以工代賑項目可以不進行招標。<查看詳情>
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在部分地方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企業招標采購平臺試運行招標投標領域數字證書跨區域兼容互認功能的通知》,加快推動招標投標領域數字證書(CA)跨區域兼容互認。<查看詳情>
2月6日,為加強軍隊采購標準化建設,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采購管理局組織擬制了新版采購評審標準參考模板,并面向廣大供應商和評審專家,對首批150個評審標準參考模板公開征求意見。<查看詳情>
2月8日,財政部印發《行政單位財務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113號),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規則》第二十三條規定,在支出管理中,行政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購法律制度等規定。<查看詳情>
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要求加強對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查看詳情>
2月17日,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委辦〔2023〕2號),《意見》提出要建立合理工期和造價保障機制。指導建設單位依法改進評標方法,嚴格限定最低投標價法的適用范圍,合理界定成本價格,解決低質低價中標帶來的安全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查看詳情>
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標準更新升級和應用實施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23〕269號)。《通知》表示,嚴格執行節能國家標準。強調基于強制性能效標準,進一步擴大能效標識和節能低碳等綠色產品認證實施范圍,充分發揮能效標識和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在政府采購、引導綠色消費中的支撐作用。探索將產品設備節能減碳量納入能效標識。<查看詳情 >
3月20日,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了《綠色數據中心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需求標準》提出,采購人在項目的投標、響應環節,原則上不對數據中心相關設備、服務進行檢測、認證,也不要求供應商提供檢測報告、認證報告,供應商出具符合相關要求的承諾函可視為符合規定。<查看詳情>
3月22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結合國家現行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綠色建材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制定了《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項目實施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推進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工作。<查看詳情>
4月14日,為更好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政策更加有力地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政府購買服務改革重點工作的通知》(財綜〔2023〕12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從3個方面提出15項政府購買服務改革重點工作。<查看詳情>
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等十一部門印發《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試點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面提升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發展質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支撐;,爭取通過2年的努力,試點地區逐步構建起比較健全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和符合行業發展特點的監管機制,形成一套覆蓋主要交易品種的標準化交易規則,探索一批健康規范可持續發展模式,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發展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積極探索有效實現路徑,逐步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納入統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查看詳情>
5月5日,交通運輸部安全與質量監督管理司發布《公路水運工程質量檢測信用評價辦法(征求意見稿)》。《辦法》共5章33條,對公路水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信用評價工作相關事項進行規定,其中涉及檢測機構信用評價、檢測人員信用評價、信用評價管理等。<查看詳情>
5月3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積極推動招標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修訂,健全招標投標和政府采購交易規則,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著力破除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外地企業設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壘。<查看詳情>
6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關于財政部罰沒收入收繳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對財政部政府采購罰沒收入、會計和評估監督管理罰沒收入的收入項目、繳庫方式和票據使用等作出規定,明確政府采購罰沒收入、會計和評估監督管理罰沒收入實行直接繳庫。<查看詳情>
6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對國務院各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在2022年12月31日前制定的現行有效的涉及經營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進行清理。<查看詳情>
7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正式發布。要求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包括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提出加大政府采購創新產品力度,發揮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產品迭代應用。<查看詳情>
7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通知》指出國家發改委將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民間投資問題反映專欄,收集民間投資遇到的以罰代管、市場準入隱性壁壘、招投標不公正待遇、前期手續辦理進展緩慢等重點問題線索。<查看詳情>
7月2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6方面24條政策措施。《意見》明確,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查看詳情>
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場監管總局、稅務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圍繞促進公平準入、強化要素支持、加強法治保障、優化涉企服務、營造良好氛圍5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查看詳情>
8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要求各省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暢通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領域政府違約失信的投訴渠道。<查看詳情>
8月20日,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加強財稅支持政策落實 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分別從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強化財政金融政策協同,保障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落實政府采購、穩崗就業等扶持政策,助力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健全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提高財稅政策效能五個方面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查看詳情>
9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修改〈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對《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16號)部分條款作出修改,主要修改或新增內容包括:新增“施工過程結算”相關內容、新增“嚴禁拖欠工程款”相關內容、強化投標人責任、新增應當約定“人材機”風險幅度、加大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處罰力度、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查看詳情>
9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立法規劃,共分三類項目,共計130件。第一類項目: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79件),第二類項目: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51件),第三類項目:立法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需要繼續研究論證的立法項目。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修改在第二類項目第29項,人大常委會要求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查看詳情>
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平等參與企業招標投標活動的指導意見》,從規范招標要求、明確評標原則、加強監督檢查三個方面提出10條意見。<查看詳情>
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強調堅持同等質量標準,依法支持旅游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不得以星級、所有制等為門檻限制相關企業參與政府采購的住宿、會議、餐飲等項目。<查看詳情>
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林草局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強調將“以竹代塑”產品納入政府采購支持范圍,加大政府采購力度,鼓勵公共機構等積極采購相關“以竹代塑”產品。<查看詳情>
10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2023年度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征集問題線索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國務院擬于11月組織開展2023年度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對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海南、重慶、云南、甘肅、寧夏等16個省(區、市)、國務院相關部門進行實地督查。國務院辦公廳從即日起面向社會征集五方面的問題線索。<查看詳情>
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招標投標領域信用評價應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不得以信用評價、信用評分等方式變相設立招標投標交易壁壘,不得對各類經營主體區別對待,不得將特定行政區域業績、設立本地分支機構、本地繳納稅收社保等作為信用評價加分事項。<查看詳情>
11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從準確把握新機制的總體要求、規范推進建設實施、切實加強運營監管、加大政策保障力度等方面,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機制。<查看詳情>
11月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檢察機關依法懲治串通招投標犯罪典型案例。該批案例揭露常見串通招投標犯罪類型,旨在警示教育招投標市場主體,預防招投標領域犯罪發生。該批典型案例共5件,其中四件涉及工程建設領域,4起串標案共涉及59人,涉案金額超82億元。<查看詳情>
11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修訂印發了《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指引》,暫且把它稱之為2023版目錄,把2019年12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全國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指引》稱之為2019版目錄。2023版目錄共13大類20個子項,與2019版目錄相比(9大類16個子項),增加了4大類4個子項,修改了1個子項,刪除了2個子項。<查看詳情>
11月22日,財政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 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聚焦當前政府采購領域反映突出的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供應商圍標串標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查看詳情>
11月28日,為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在12月28日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查看詳情>
11月30日,工信部、財政部兩部門聯合發布《國務院部門涉企保證金目錄清單(2023版)》。《清單》涉及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政府采購投標(競爭性談判、詢價、競爭性磋商、框架協議)保證金、政府采購履約保證金、工資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等22項,明確了各類保證金的設立單位、設立依據、征收標準、征收方式、征收程序,以及返還時間。<查看詳情>
1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通則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關于合同的訂立,《解釋》第四條規定,采取招標方式訂立合同,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自中標通知書到達中標人時成立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合同成立后,當事人拒絕簽訂書面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和中標通知書等確定合同內容。<查看詳情>
12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起草了《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公開征求意見稿)》,明確政策制定機關履行公平競爭審查職責,應當確定專門機構負責招標投標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工作。<查看詳情>
12月26日,財政部、工信部共同發布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一體式計算機、工作站、通用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七種IT軟硬件的政府采購需求標準。采購人采購這些產品應當按照《需求標準》實施相關采購活動。采購人應當加強采購需求管理,按照《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財庫〔2021〕22號)要求,結合具體應用場景,根據《需求標準》確定采購需求,明確所需產品的功能、質量等指標要求,并據此編制采購文件。<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