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奶呻吟打开双腿做受动态图,巨乳嫩逼精虫上脑撒子骚货双飞,无码女优免费,无码乱a中文字幕在线看区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論壇> 正文

以大數據應用創新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思路

瀏覽量:11480  發布時間:2019/5/17 10:56:00

隨著我國建設工程電子招投標的普及和信息化系統不斷完善,標準陸續健全,數據日益豐富,各行業監管數據的共享聯動也為探索創新的建設工程招投標大數據監管模式提供了可能。如何利用大數據優勢構建招投標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釋放出更多數據的隱藏價值,促進行業由行政監管向信用誠信監管轉變,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當今,以“互聯網+”為標志,大數據、BIM、人工智能等三大科技手段正在促進工程建設領域快速發展并產生質的飛躍。2018年,招投標行業又迎來一系列改革,如招標代理資質取消及項目招投標規模提高等。一切改革都是為了適應發展需要。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招投標活動,不僅可以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甄別和預警,同時也可以實現智慧投標,解決招投標過程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構建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的創新監管方式(圖1),通過行業趨勢預測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是招投標行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加速推進電子招投標進程建立大數據應用基礎

(一)電子招投標發展催生大數據應用

《電子招標投標辦法》于2013年5月1日實施,近10年的電子招投標探索,招投標行業各主體逐步適應了這種無紙化、快速便捷的招投標模式和節奏。2015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51號),明確提出了運用大數據增強政府服務和監管效能,將大數據從商業行為上升到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何謂大數據?大數據是指大小超出常規的數據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其具有如下明顯的特征: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多樣的數據類型及巨大的數據價值。

大數據是當今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要加速推進電子招投標進程,為建設工程招投標大數據應用建立基礎。

1.電子招投標是遏制圍標串標的技術創新

通過電子招投標平臺,建設工程監管部門可隨時調取項目的招投標信息,并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對原始招標、投標文件進行比對分析,發現之間存在的問題,促進建設工程招投標全過程監管的程序化、標準化與數字化。同時可以自動記錄和識別雷同信息與數據,有效地發現和遏制圍標串標等不正當行為。

2.電子招投標是建立大數據應用的系統基礎

電子招投標系統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高度集成、數據更新速度快、信息查詢功能強大,我們可以利用電子招投標系統提供的海量建設工程項目數據、投標人歷史數據、監管數據、誠信綜合評價等在招投標中應用的數據,建立招投標大數據庫,推動大數據在建設工程招投標創新監管方面的應用。

(二)完善電子招投標系統的檢測與認證

電子招投標系統借助計算機技術的硬件代碼、IP地址、計價軟件代碼等提取技術和投標文件、投標報價、工程量清單等雷同分析技術,自動識別圍標串標等不正當行為,為監督部門加大圍標串標的打擊力度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但基于系統的這種判斷是否能真正代表結論,或者能作為評標專家最后的判定依據,還值得我們思考。電子招投標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是否做了充分的檢測與評估,是否通過了司法部門的司法認證,這些都是監管部門所要重視的問題。避免漏判、誤判,才不會影響招投標活動的公正性。

(三)積極開展異地遠程評標

所謂異地遠程評標,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利用電子招投標系統,突破地域限制,通過共享評標系統、語音實時交互,在不同地點實現評標專家遠程同時評標。異地遠程評標由現場監管向電子化監管轉變,一方面減少人為因素干擾,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整個開標、評標過程所產生的數據都被全程記錄下來,為電子招投標數據交換與共享機制提供條件。

(四)推進電子招投標進程有待完善之處

目前,全國各省市的電子招投標系統各成體系,系統設置及流程不一,缺乏統一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招投標的應用。為此,我們需要制定標準的電子招投標系統,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電子招投標數據交換與共享機制,有效完善及促進電子招投標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招投標行業大數據應用。

二、通過大數據構建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

(一)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建立的意義

建筑行業的誠信綜合評價體系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丟失誠信,何談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轉型期,建筑市場還存在大量違法、失信行為,導致整個建筑行業誠信危機,招投標活動中負面現象層出不窮。如何通過大數據構建完善的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及如何在招投標活動中應用誠信綜合評價成果,用以規范建筑行業秩序,已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應與招投標活動關聯

評價一個企業的誠信情況最終目的是什么,從長遠來看,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建筑市場。就目前看來,建設工程招投標領域的誠信評價應用需求則顯得更為明顯。為保證建筑市場的公平和效率,并使誠實守信者得到保護、作假失信者受到懲罰,應進一步將企業的誠信評價結果與招投標活動掛鉤,實現誠信評價成果在招投標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對那些采用圍標串標,甚至行賄方式謀取中標的企業,一旦發現其誠信污點,將給予嚴厲扣分甚至驅除一定區域內的招投標市場,使得企業不敢以身試法。

以重慶市為例,電子招投標及大數據應用積極助推了重慶市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的建設。重慶市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標準由企業市場行為評價和企業現場行為評價兩部分組成,分別占總權重的60%和40%。各相應的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工作中,對建筑施工企業涉及市場行為的業績、納稅、獎勵、處罰、農民工工資保障、工程價款結算履約、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履約情況及施工現場質量和安全等情況進行量化評分。通過采集、審核、發布、評價等一系列程序,將評分數據在全市建筑管理信用信息平臺上發布,最終形成在渝建筑施工企業每日誠信得分及全市排名。重慶市規定在國有投資(含國有投資占主導或控股地位)工程的招投標評分中誠信評價分占10分,其他工程參照執行,由招標人在招標文件中予以明確。

如2018年重慶市第一季度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平均分分段統計企業分布情況(圖2):誠信綜合評價120分及以上14家;得分110~120分(不含本數,下同)3家;得分100~110分6家;得分90~100分9家;得分80~90分176家;得分70~80分3736家;得分60~70分56家;得分60分以下0家。通過數據分析比較,以得分70~80分企業居多,由于企業誠信評價分直接影響投標成敗,絕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開始注重自己的誠信信用問題,但企業未來誠信之路還需不斷加強與提升。

 

(三)基于大數據的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建立

《招標投標法》實施近20年以來,招投標制度在保證項目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建筑施工企業誠信綜合評價在招投標活動中的應用也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與信用導向成果。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向縱深發展,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各種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實施,激烈競爭致使長期存在的招投標突出問題愈加突顯。如何加速建立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從招投標活動各主體著手,不僅評價建筑施工企業,還要延伸到招標代理公司、注冊執業人員(如注冊建造師、注冊造價師等),并將評價結果直接應用到招投標活動中,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依托大數據庫建立誠信綜合評價長效機制

以企業、項目、人員三大數據庫為基礎,構建覆蓋資質資格、招標投標、合同履約、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施工許可等閉合的監管系統,形成共享的“建筑行業誠信云服務平臺”。利用智能化手段、大數據技術,對照各誠信綜合評價系統標準,對企業、人員進行誠信綜合評價,健全誠信體系內各分項評價標準,從而建立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的長效機制。

2.逐步推動誠信綜合評價從企業到人的評價應用

當前,一方面是通過大數據構建建筑行業完整的誠信評價體系,將各省市的招投標信息平臺與建筑行業誠信云服務平臺對接;另一方面是將建筑行業誠信云服務平臺與各級法院、檢察院、工商局、稅務局、海關、銀行等機構的數據庫互聯互通后,再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整理、分析,逐步建立建筑行業從企業到個人的完整誠信評價體系。在全國范圍內營造誠信有益、失信必懲的招投標市場氛圍,進一步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從而促進建筑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大數據助推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創新

大數據環境下,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也必須要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要從傳統的現場監管向電子化監管、監管數據共享聯動以及各行業協同監管轉變,并探索創新招投標智能監管模式。依托大數據的創新力量,實現建設工程招投標的科學治理與高效監管。招投標各方主體在運用大數據的同時,也必然成為大數據“捕捉”的對象。通過如此循環數據開發利用,整合數據資源,相信大數據定能助力規范建筑行業競爭市場,讓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向全面數字化邁進,往更高水平方向發展。

(一)利用大數據研判投標人

2014年7月2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數據標準(試行)〉和〈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試行)〉》(建市﹝2014﹞108號)的通知,我國正式啟動了“四庫一平臺”的建設。依托四庫一平臺數據,以身份證可以查人員,以單位名稱可以查人員,以人員可查單位名稱。這樣就實現了“市場與現場”兩場聯動,保證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關聯性和動態性。開標時通過平臺查詢,便可辨別企業業績真偽、項目經理有無在崗項目等情況,準確研判投標人的投標資格等問題。

(二)利用大數據改變評標模式

傳統的評標模式都是由評標專家對照招標文件要求,逐一審查投標人提供的資料是否滿足招標文件要求。若運用四庫一平臺、建筑行業誠信云服務平臺等相關數據庫的大數據信息,將招標要求及投標人輸入系統,采取智能化的手段,系統可自動比對投標人是否滿足招標要求。這種評標模式不僅高效、準確,而且可減少目前招投標行業中一些專家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

(三)利用大數據輔助標后評估

標后評估可以檢驗招標文件的編制是否科學,評標辦法是否合理,評標結果是否存疑,還可以檢驗招標代理機構的行為是否合規,強化評標專家的職業道德,促進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監管水平的提高。要實現上述評估效果,必須借助大數據分析,借助各階段招投標歷史數據,實現標后評估的意義與價值。

不僅如此,利用大數據進行標后評估,還可以發現一些投標人圍標串標的線索。如廣聯達公司通過市場數據與招投標數據的結合,分析得出一個關于陪標的論斷。深圳市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近五年在貴州省共參與277次投標,但一次未中。同時,該市某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共參與投標264次,也一次未中。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兩家企業同時參與同一項目投標的次數高達222次。然而真正的投標是需要花大量的人力與財力的,他們竟然一次都未中,是不具備中標的能力?從廣東省中標項目數據庫中查詢發現深圳市某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近五年來在廣東省中標172次。由此可以判斷該公司在貴州省的機構可能只是個空殼公司,專門出賣資質用于陪標。

基于此案例分析,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的創新,在于利用全社會范圍的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提高發現問題的敏銳度。然后針對問題,制定最優的招投標監管措施。

(四)利用大數據加強 “事中事后”監管

為加強招投標活動事中事后監管,在落實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的前提下,推進招投標監管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加強信息公開,倡導大數據應用,各級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推進電子招投標進程,運用大數據建立完善的招投標誠信綜合評價體系,讓失信者及違法違規者處處受限,并向社會公開,切實維護好招投標活動的正常秩序。

(五)人工智能提升招投標監管效率

在利用大數據解決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痛點的同時,我們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大數據的體量,進一步提升數據的精確度。著力在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尋求突破,用人工智能來完成招投標監管中簡單重復性的工作,在招投標行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形成大數據與智能監管的合力。

四、結語

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誰能擁有大數據思維,誰就能在下一波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要充分借助電子招投標來進行嚴謹的招投標數據治理與分析,同時營造一個不斷激發招投標創新監管的環境。通過挖掘與分析招投標海量數據中蘊藏著的各種規律和現象,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部門可以更好地把握監管動態與方向,在推動建筑行業誠信綜合評價體系建設和招投標活動信息公開的同時,制定出有益于行業未來發展的監管方案和創新制度,推進項目決策科學化、交易過程透明化、資源配置合理化,打開建設工程招投標創新監管工作新局面。

1_副本.jpg

2_副本.jpg

作者:宋建峰 

 作者單位:重慶市建設工程招標投標辦公室

 來源:《招標采購管理》